高科之光匯聚雙科穹頂 校友之愛日夜守護學子
2025.06.20
本校建工校區雙科館於77年落成,為地下1層,地上7層的鋼筋混凝土造建築物,也是建工校區早期高樓層建築之一,使用迄今已近36年,其中庭圓頂採光罩原為全玻璃設計,因屢有強化玻璃遭擊碎、玻璃整片掉落及採光罩滴(漏)水問題,曾於103年間進行簡易修繕,並局部將中央玻璃採光罩更換為鋁板材質,但隨著時間越久,板材接著處老化滲漏水與安全性顧慮,以及整體採光、景觀等問題逐漸浮現。
經過校內師長及專業人士、業務單位多次意見討論,因雙科館位處於建工校區中軸線上,也為中軸步行動線上的最高的建築物,更是座落校門大門前的重要公共藝術地標,鑒於穹頂所在位置的特殊性,除辦理傳統工程整修,改善漏水,使其具備遮雨、採光、安全等既有建築機能外,更冀能被賦予構築校區整體形象、承載校園記憶,以及形塑出一個富有亮點及共同語彙的景觀構造物,因此校方決定投入資金以改善此長久問題,並期望校友與校友企業的愛心與力量,一起加入這項重大的校園景觀改善工程。
此案工程以「光之穹頂」命名,在設計理念上採取量體與虛空間的配置延續主要的綠色軸線,藉由地景設計,引入綠意於環境之中,塑造空間與自然的共融性,象徵著高科大在三校合併後,龐大的校友人脈如葉脈般擴散,藉由葉脈的紋理,打造中軸線上的最高點,經過一段時間的募集與努力下,總計23位校友與企業支持、募款總金額達312.5萬元。目前這項地景公共藝術「光之穹頂」整修工程,已於去年施作完成,在夜間盞亮的燈光投射於穹頂上,並以下列四種尺度來重塑高科大雙科館的場所精神:「軸線」,象徵高科大建工校園既存的校園軸線;「天際」,在重塑校園軸線既存重要的天際線;「機制」,從使用行為回應可持續性的機制,展現永續生命力;「仿生」,從仿生學中重塑新穹頂的美學經驗!
近日於建工校區舉辦114年畢業典禮,在校長與貴賓們的祝福致詞、師長們的撥穗儀式及各項精彩表演之後,雙科館的「光之穹頂」也再次點燈,照亮整座校園,綻放的光茫如永續的生命力一般,除照亮畢業生的未來之路外,之後穹頂也會如同一座「明燈」,在夜晚的建工校區,陪伴學子也守護校園!
經過校內師長及專業人士、業務單位多次意見討論,因雙科館位處於建工校區中軸線上,也為中軸步行動線上的最高的建築物,更是座落校門大門前的重要公共藝術地標,鑒於穹頂所在位置的特殊性,除辦理傳統工程整修,改善漏水,使其具備遮雨、採光、安全等既有建築機能外,更冀能被賦予構築校區整體形象、承載校園記憶,以及形塑出一個富有亮點及共同語彙的景觀構造物,因此校方決定投入資金以改善此長久問題,並期望校友與校友企業的愛心與力量,一起加入這項重大的校園景觀改善工程。
此案工程以「光之穹頂」命名,在設計理念上採取量體與虛空間的配置延續主要的綠色軸線,藉由地景設計,引入綠意於環境之中,塑造空間與自然的共融性,象徵著高科大在三校合併後,龐大的校友人脈如葉脈般擴散,藉由葉脈的紋理,打造中軸線上的最高點,經過一段時間的募集與努力下,總計23位校友與企業支持、募款總金額達312.5萬元。目前這項地景公共藝術「光之穹頂」整修工程,已於去年施作完成,在夜間盞亮的燈光投射於穹頂上,並以下列四種尺度來重塑高科大雙科館的場所精神:「軸線」,象徵高科大建工校園既存的校園軸線;「天際」,在重塑校園軸線既存重要的天際線;「機制」,從使用行為回應可持續性的機制,展現永續生命力;「仿生」,從仿生學中重塑新穹頂的美學經驗!
近日於建工校區舉辦114年畢業典禮,在校長與貴賓們的祝福致詞、師長們的撥穗儀式及各項精彩表演之後,雙科館的「光之穹頂」也再次點燈,照亮整座校園,綻放的光茫如永續的生命力一般,除照亮畢業生的未來之路外,之後穹頂也會如同一座「明燈」,在夜晚的建工校區,陪伴學子也守護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