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大首頁 校友登入 校友中心
高科消息 Hot News
「我這麼做都是為你好!」 周慕姿心理師高科大演講 教你認識與跳脫情緒勒索
2019.12.03
《情緒勒索──那些在伴侶、親子、職場間,最讓人窒息的相處》曾在2017年狂掃各大書店暢銷書排行榜,成為許多人的心靈導師,其作者周慕姿諮商心理師27日受邀至國立高雄科技大學(簡稱高科大)博雅教育中心演講,以「他們都說你應該──擺脫『為你好』的情緒勒索」為題,為師生剖析自己是怎麼陷於情緒泥淖,怎麼被身邊明明是最親近的家人、朋友及同事的一言一行所桎梏,讓自己陷入自責、委屈或憤怒的「情緒勒索」中,以及又該如何覺察自己,擺脫他人的情緒框架,重新掌握人我之間的界限。

周慕姿開場先向在場師生自我介紹,她大學讀新聞系,工作5年後突然迷惘不知道未來要做什麼,邁向30歲之際跨界讀心理與諮商研究所,用她接觸的大量個案經驗揉合改寫後撰寫情緒勒索一書,就登上暢銷書行列。周慕姿隨口捻來的個案故事,可能就在人我互動間尋常上演著,其所提個案故事經大量改編且個案同意後分享。她分享曾有受家暴的女性求助於周慕姿,可是原生家庭的母親卻有著根深柢固的觀念希望這位受家暴的女兒「嫁雞隨雞、嫁狗隨狗」,最後說了一句:「我還不是這樣走過來的」,周慕姿形容這是一句極恐怖的言語,所謂的媳婦熬成婆正是情緒勒索、也是抓交替。

或是你曾有過被上司怒丟報告、言語羞辱的經驗,一句「現在年輕人的自尊心真是容易受傷,我以前可是被主管往臉上丟報告」,你感到很挫敗、很委屈、很難受,可是你又覺得會不會真的是自己的問題,自此要求自己更努力去順服到對方的要求,直到「自我」被情緒勒索者消耗殆盡、疲憊不堪。然而,有時情緒勒索者並非有意識地進行「情緒勒索」的行為,通常是藉貶低他人達到自己的目的,例如:你不負責任、你自私、你不孝、你不愛我、你是草莓族等等,進而讓他人聽從、順服。

周慕姿解釋,情緒勒索最常發生在對方是你在乎的人,例如伴侶、親子、職場、人際間,偏偏在華人社會裡,因為我們承襲孝道倫理,以及對權力階級的崇拜與複製,女性更容易深陷在被情緒勒索的角色中。偏偏當你身處在情緒勒索的關係中,滿足對方的需求後,以為就此卸下心中的罪惡感,其實是讓對方知道這招對你有用。

周慕姿說容易被情緒勒索的人有幾項特質:覺得自己不重要、總是在意別人評價、無法說不、容易懷疑自己的感覺、委曲求全等。為了更貼近在場大學生,周慕姿舉例,是否你的父母會跟你說:「你都不回家,你真是不孝」,但是父母真的在指責你不孝嗎?其實不是,父母其實想跟你說:「我好想你,你能不能回來看看我」,「說不出口的愛」夾雜華人含蓄、威權等文化,而當孩子無法理解時,雖然人回家了,卻是囿於父母的憤怒言語時勉強回家,雙方就容易走向惡性循環的親子關係,也是典型的情緒勒索(父母)與被勒索者(孩子)。

但是,情緒勒索者其實很沒有安全感、也很沒信心。周慕姿說,她出書不是要大家去推翻權威、去抵抗壓迫,許多父母問周慕姿:「妳讓我不知道怎麼教小孩」,她舉憤怒的爸爸作為例子:有一位父親接到孩子要去旅遊的訊息後,指責孩子說「父母在不遠遊,一放假你就去旅行,你有沒有想到你媽媽,你怎麼只有想到你自己」,但其實這位父親只有一個意思是「爸爸想念你,但爸爸不說」。

周慕姿反問:「你看到一隻生氣的貓咪,你會遠離牠還是擁抱牠?」,以上述例子來說,孩子也知道爸媽很愛他,他也很愛他的爸媽,但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愛,只有爸爸的憤怒情緒,父母何不用一句:「你要去旅行我很開心,但我也好想你」,坦承說出來。

情緒勒索不斷上演,如何適時建立人我之間的情緒界限,周慕姿說如果遇到時請以「停、看、應」方式面對,停止爭吵、轉移情緒及和平的離開現場,先讓雙方冷靜下來,也讓自己從情緒的困局中逃離,再來覺察自己、理解別人後,待情緒平復後溝通。最後,周慕姿送在場師生一句話:「我願意為你,是因為我愛你,而不是因為我怕你。」祝福大家都能從情緒勒索的關係中找到解方。

高科大產學長蔡匡忠也在現場聆聽,他表示,此場演講報名後旋即額滿,非常謝謝學校邀請周慕姿諮商心理師演講,「這是非常棒的講題!」當他看到講題「他們都說你應該──擺脫情緒勒索的關係」時,就在回想自己從小到大,是否他人也是「以愛之名」對你說「我這樣做都是為你好」,著實讓人又愛又恨,但同時間也在反思自己有沒有勒索別人。整場演講讓蔡匡忠體悟最多的是「有些話就直接表達吧」,明明是我們在乎的人、在意的話,我們卻轉了很多彎說話,太可惜了。

(講者所提個案故事經大量改編且個案同意後分享)
Copyright © 2018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NKUST 高科大秘書室公關組 07-3814526轉3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