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大首頁 校友登入 校友中心
Impacts 眾志成城
捐款人專訪:新加坡赫比集團董事長姚曉東 用心寫下新加坡的台灣奇蹟
捐款人專訪:新加坡赫比集團董事長姚曉東 用心寫下新加坡的台灣奇蹟 ----------------------------------------- 新加坡赫比國際(Hi-P International)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姚曉東,是高科大(高雄工專)58級化材系畢業生,1979年他遠赴新加坡發展,隔年入股公司,主要從事注模和金屬成型工具生產。但因公司連年虧損,1983年買下公司,30多年來,他將一個原本只有6個人、總資產負債的公司,發展至今成為新加坡上市公司,連續5年入選新加坡50家最佳企業,到全球擁有13處工廠、2萬名員工的跨國性企業。 姚曉東的身價曾排名新加坡富豪第8名,寫下新加坡少有的「台灣奇蹟」,憑著追求完美的個性和拼搏不懈的精神,帶領赫比集團不斷開疆闢土,更不斷克服一次次的逆境,一步一腳印的創造出屬於自己的輝煌。 姚曉東是1945年跟隨父母離開大陸來到台灣,在職場工作一段時間後,發覺有許多不足之處,下定決心重回學校增強專業學識,故進入高雄工專化材系夜間部就讀,也就是以半工半讀的方式,希望為自己開創更好的人生。 姚曉東在大陸出生,6歲來到臺灣,40歲前往新加坡工作,43歲開始在新加坡創業,53歲到中國大陸開辦工廠。這位已年屆80,仍在崗位打拼的企業強人表示,天底下所有美好的事,絕對沒有僥倖得來,全部都是腳踏實地,一步一腳印走出來的,誠如我們老祖宗留下的智慧名言「吃的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是在母校求學期間留下最深刻且難忘的記憶,一生受用無窮,對母校的感激更是永難忘懷。 姚曉東對母校相當感恩,經常捐助學校及幫助弱勢學生,2007年捐助200萬元教育基金,學校更將化材館演講廳命名為「曉東講堂」,並於2009年授予榮譽工學博士學位。 姚曉東說,成功的座右銘就是中國人老祖宗留下的智慧名言「定、靜、安、慮、得」。當我們面臨困難時,應保持冷靜,以邏輯思考,用智慧解決問題。尤其,面對全新的時代,必須要具備良好語言溝通能力及世界觀,凡事都從全球化的角度思考,並提出相對應的策略付諸行動,雖然壓力和負擔相對比較重,但我們唯有咬緊牙關,全力以赴,以「走向世界」的雄心壯志迎向挑戰。 姚曉東勉勵所有的學弟妹們,「將相本無種,青年當自強」,一個人對自己的「自許」很重要,沒有「自許」,就很難談什麼成就。「自許」包括了「自我定位」、「自我期盼」與「自我要求」,立定志向,嚴格的自我要求,勤奮努力,絕不輕言退縮。千萬要記住一句話「恢弘志氣,勿妄自菲薄」,光明的前途,正待你們去挖掘,創造。
高科大同濟會拋磚引玉 捐10萬獎學金盼延續善循環
高科大國際同濟會、國際同濟會高屏A區今天(13日)於高科大建工校區舉行捐贈典禮,頒發10萬元助學金給母校弱勢學弟妹,高雄市高科大國際同濟會長吳宗璜表示,很感謝學校當初的栽培與照顧,因此想讓這份感動延伸下去。高科大校長楊慶煜非常感謝校友的支持,他說,今天的獎學金捐助是播下種子,期盼學生未來開成更大的花、長成更大的樹,繼續貢獻社會。 本次捐贈儀式結合高雄市高鳳同濟會、高雄市真言同濟會、屏東縣六堆國際同濟會、屏東縣屏東國際同濟會等18個分會的愛心,13日共同於高科大建工校區舉辦捐贈典禮,除了頒發10萬元助學金,楊校長也一一回贈感謝狀給各分會會長。本次獲獎同學共20名,包含2名研究所學生及18名大學生。國際同濟會許多會友到場觀禮,鼓勵學生們安心向學,現場氣氛溫馨。 國際同濟會台灣總會向來以照顧學童、關懷偏鄉為目標,熱心的高科大校友成立了高雄市高科大國際同濟會的第二年,便號召國際同濟會高A區各分會一同參與高科大獎助學金捐贈。高科大學生事務處曾經統計過,經濟弱勢的同學有半數以上如果不打工就繳不出學費,最近因疫情緣故,大環境景氣不佳,不少人的生活再度受到衝擊,相信這筆獎助學金能解許多家庭的燃眉之急,也勉勵獲贈同學繼續精進自我,翻轉人生。 楊慶煜校長說,合併後的高科大經過4年多努力,蛻變成現代化大學,高科大也是最重視生活教育的一所大學,這與其歷史背景有關,高科大併校前,建工校區就是早年的高雄工專,那時候會去念高雄工專的學生,都是需要快點出社會打拚,賺錢養家,如今在各行各業表現傑出後,開始回饋母校,因此今天同濟會的捐贈,就像播下種子,期盼學生未來開成更大的花、長成更大的樹,繼續回饋社會。 吳宗璜說,捐贈獎學金只是拋磚引玉,希望能幫助學生成長,有朝一日也能回饋給母校或社會,讓善意得以不斷正向循環。
高科大獅子會號召社會回饋 偕同獅子會300E2區捐贈65萬元
高科大與南部產業連結深厚,特別是校友眾多,也有不少企業主均是高科大校友。成立17年的高科大獅子會即當年校友們號召成立,近年更進一步有計畫地實踐社會回饋,結合各獅子會組織,捐贈國立高雄科技大學學生獎助學金,並且另外捐贈高科大攜手點燈助學金。3月24日完成今年度的社會服務,於高科大建工校區舉辦捐贈儀式,並且頒贈學生獎助學金共60人。 獅子會300E2區總監宋傳威表示,近四年來高科大獅子會號召校友及獅友合力響應高科大補助經濟不利學生安心求學,由於高科大發展時間悠遠,校友多已位居產業中堅,對於母校捐資不遺餘力,尤其熱心回饋支持弱勢學生。校長楊慶煜指出,根據統計數據,相較其他北中南國立科大,高科大校內經濟不利學生比例最高,而早年高雄工專年代,選擇就讀高雄工專學生多半因現實考量而捨棄雄中、雄女,這樣的歷史因素也造就如今各地的校友在事業有成之餘,特別熱心回饋捐助弱勢學生求學。 捐贈當日,300E2區前總監賴明言也參與捐贈儀式,本身為早期高雄工專第四屆校友,回憶早年求學生涯,還特別指出北棟教學大樓是當年第一批建成的教室。目前已受高雄市政府文化局登錄指定為高雄市歷史建築,未來也將乘載高科大伴隨台灣產業成長轉型的記憶,展現高科大培養產業人才的重要地位。 此次受獎學生共60人,包括9名研究所學生以及51名大學生,獅友均大力勉勵學生用心求學,未來事業有成,繼續接棒回饋母校的任務。除了高科大獅子會創會會長洪錦富、現任會長蔡湯銘、300E2區前總監賴明言等早期校友之外,第八專區主席陳明賢亦為目前高科大碩專班在學學生,也表示將長期投入支持高科大弱勢學生。
第十六屆全國電子設計創意競賽結果出爐 高科大防疫運用科技輔助評比
感謝眾多校友、企業,大力支持「第十六屆全國電子設計創意競賽」,讓青年的創意與熱忱,年年都有綻放光芒的舞台! --------------------------------------------------------- 由國立高雄科技大學電子工程系主辦的「第十六屆全國電子設計創意競賽」,今(11日)於建工校區咖啡廣場舉行頒獎典禮,雖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但仍有100組學生組隊參賽,角逐近20萬元的總獎金,主辦單位首度透過科技輔助與創新方式,讓各隊上傳專題作品的影音資料,評審透過網路觀看操作展示進行評比,最終選出大專組及高工(中)組的各類前三名及特別獎與佳作若干隊,由校長楊慶煜親自頒獎表揚。 楊慶煜校長表示,全國電子設計創意競賽今年邁入第16屆,競賽主題分成三類,分別是電子、資通、智慧大數據及行動APP類。該競賽已是國內電子資訊領域重要的學生專題競賽之一,用意在鼓勵學生將其創意與電子科技相結合,實現應用於日常生活及日後職場生涯,並培養學生發揮團體創意,達提升學生設計、實作與應用的能力,同時塑造學生研究和實作風氣,培力電子科技產業相關人才,促進產業升級。 電資學院施天從院長表示,感謝電子系楊素華主任領導團隊的精心策畫,以及台灣電子、通訊及資訊廠商的贊助與校友們的協助,讓活動圓滿的畫下句點。電子、通訊及資訊是台灣重要產業,例如此次防疫的口罩採購管制,就展現出台灣資訊技術能力,所以雖然面對疫情的影響,本校電子系仍持續辦理此競賽,期以提供台灣就讀電子、通訊及資訊領域學生一個展現實作能力的平台。 電子系楊素華主任指出,經評審們最終評比,大專組的電子及資通類冠軍由高科大師生奪得,作品分別是電子系薛丁仁老師帶領團隊設計的「智慧環境NO2安全檢測」及陳昭和與陳聰毅老師指導的「隨拍運動模糊影像之復原系統」,APP類則由龍華科技大學吳常熙老師所指導的隊伍以「自動點飲料機」作品獲得冠軍肯定。獲評審青睞的大專組冠軍作品以強調生活便利與實用性為主,其中自動點飲料機,設計人機對話情境,再透由WiFi傳送指令讓機械手臂執行飲料製作。 此外,高工(中)組的電子類冠軍由立志中學宋修賢老師指導的「防疫戰士機器人」獲得,資通及APP類冠軍分別由霧峰農工王奕淳老師指導的「基於室內精確定位之智慧物聯網拖鞋與手環」及內壢高中施柏豪老師指導的「居家智能物聯網」奪得。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高中組參賽作品多少與防疫有關,像是防疫戰士機器人,能在無人時採自主式或遙控模式來進行非接觸消毒,智慧物聯網拖鞋可依使用者走路角度判定發送警示訊號至手環,以利及時救護等功能。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二周年校慶
一年一度的重大活動,迎回海內外校友回娘家,溫馨而盛大,是南部地區科大領頭羊的榮耀與驕傲。
人文薰陶工程_高科大108學年第1學期藝文活動錦集
贊助藝文活動,已經成為校友回饋母校的一股新風潮。我們除了支持弱勢學生之外,更希望在一所產業人才培養重鎮,注入濃郁的人文涵養,讓豐富精彩的動態、靜態藝術展演,成為求學生涯每一天的日常。
嘉柏微電子贈設備予高科大 嘉惠學子促進產學合作交流
嘉柏微電子材料公司(Cabot Microelectronics Corporation)(簡稱嘉柏微電子)今(27)日捐贈國立高雄科技大學(簡稱高科大)機械工程系「精密單平面研磨機」設備乙台,由嘉柏微電子臺灣廠長葉雪靜女士代表捐贈,並由高科大黃文祥副校長代表受贈。該設備未來將作為教學與專題研究之用,提升學生實習與就業能力,期以務實致用的觀點,達到產業人才培育的目標。 高科大黃文祥副校長表示,高科大以「親產業的優質大學」為特色,積極培育實務致用的人才。此次高科大機械系獲嘉柏微電子捐贈精密單平面研磨機,不但讓老師在研究領域及教學示範上添增一大利器,也藉由產業界的協作,讓學生更貼近業界先端的技術與知識技能,以便消弭學用落差,希冀未來與嘉柏微電子能有更多的合作交流機會。 嘉柏微電子臺灣廠長葉雪靜女士致詞時,高度讚揚高科大師生的研究與技術能力,很榮幸能與作為國內機械產業人才培育搖籃的學校共同合作。此次捐贈的設備將可被運用於硬脆材料,特別是金屬及合金材料的加工及研究半導體平坦化製程,可增加學生實際操作的機會,在學階段即能培養實務經驗,使學生未來畢業後能迅速與實務接軌,以其長才貢獻於產業,發揮所長且與市場緊密結合。 她也指出,嘉柏微電子致力於企業社會責任的實踐,期許本次的捐贈強化產學相互合作。嘉柏微電子是全球領先的半導體關鍵材料化學機械研磨液(Slurry),研磨墊(Pad)以及半導體化學品供應商,多年來不僅在臺灣建立全球最重要的研發中心,更培養眾多優異人才。未來將持續結合臺灣的優勢條件,投入研發與產品開發,鞏固其半導體產業關鍵材料供應者的角色。 機械系方得華主任表示,機械系在歷任系主任辛勤帶領下,研究發展向來重視學生畢業後即能與產業界銜接,創造企業即戰力,期待雙方的產學合作與交流,深化學術與實務應用,再添產業新生力軍、促進產業創新與升級,共同打造產學雙贏的局面。
高科大學生國際體驗學習 透過影像,把國際現場帶回來!
透過影像,把國際現場帶回來!國立高雄科技大學(簡稱高科大)47名修習「亞洲文化探索與體驗」課程的學生,今年暑假分別赴越南、泰國及日本,展開為期14天以上的國際壯遊體驗學習,最特別的是學生紛紛透過動態影像,呈現他們踏查、觀察及訪談紀錄,讓觀看者跟隨學生視角進入場域一同學習。其中,行銷與流通管理系學生謝宜庭、遊適宇,以「日本行不行」為主題,蘊含「行走」與「可不可以」的雙關詞意,在臺日兩國間進行城市的散步訪查,抱走特優獎。 高科大開辦「亞洲文化探索與體驗」課程,由教育部青年發展署大專校院學生國際體驗學習計畫補助,兩年多來已送121名學生出國,由應用英語系系主任陳其芬擔任計畫主持人,與應用日語系副教授黃愛玲、應用英語系教師關思、營建工程系副教授許鎧麟、資訊管理系副教授周棟祥及博雅教育中心教師謝濬澤聯手授課。另邀請臺灣世界青年志工協會秘書長鄧繼雄及台灣志願服務國際交流協會秘書長黃淑芬協同教學,由國際處協助執行。 該課程日前舉辦成果發表,學生歷經一學期的修課、規劃主題、聯繫採訪和安排行程等,不如外界想像單純出國寫寫旅遊日誌,學生必須帶著臺灣經驗與研究問題出發,再把所見所聞帶回臺灣。最特別的是,此次學生必須緊扣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為主題,讓自己成為世界公民的一份子。 此次學生體驗學習的主題多元,包括從教育面向探討日本偏遠地區學校如何轉型、了解泰國性別教育;生態面向則在日本觀察海龜保育、在泰國探究動物保育;環境面向則在日本察看垃圾如何分類、了解越南抽菸習慣等,以及泰北孤軍後代的生存之謎。特別的是,每組學生採影像紀錄,盼讓全校師生跟著他們的腳步進行國際體驗學習。 行銷與流通管理系學生謝宜庭、遊適宇,因為參與「臺南行不行」的工作坊,注意到臺南宣稱適合散步,也以此作為觀光口號,可是當他們實際踏查臺南街道時,發現部分騎樓被私有物占據,讓他們省思「究竟騎樓的道路權屬於居民還是行人?」學生以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第11條「促使城市與人類居住具包容、安全、韌性及永續性」思考全球觀光與在地生活,該如何平衡?並以此延伸至宣稱適合散步的京都與大阪,以「日本行不行」為研究主題。 謝宜庭和遊適宇在日本的14天,有些時間拖著29吋行李箱,以旅人的角度觀察城市規劃是否提供行人友善環境,從道路標示、路面坡度到公共設施逐一檢視。他們的觀點甚至延伸至市容建設,並發現日本將在2020年舉辦奧運,乃至於各地都在展開城市拉皮,也讓他們注意施工現場是否為行人保留通道。而大眾運輸網絡密集的日本,學生在京都發現公車靠站時,看到車身會往站牌傾斜,方便乘客上下車。 學生認為:「國際體驗學習不是去看到別人的優點,而是理解兩者的落差在哪裡,並且思考我們該如何進步。」他們還說,這次只是拖著行李箱行走,希望未來可以從行動不便者的角度設身處地思考他們的情況。他們也說日後會多加注意臺灣道路,一旦發現問題就會與政府反映,讓公民意見落實在政府施政。 陳其芬表示,她看到每組學生簡報最後都會提到「我們接下來要做……」,有人說要透過社群網路分享、有人說要辦講座宣傳,她希望學生都能落實承諾,也許這堂課看似結束了,社會課題仍在進行中,最重要的是這些議題後續如何被實踐。 黃淑芬則感動說,每年都看到學生在進步,特別是在社會觀察與國際視野的眼界大幅提升,雖然這門課只有兩個學分,但卻「物超所值」,她認為學生是在為自己創造在地和國際連結的機會,也創造了自己可以解決問題的能力。
典寶溪超迷你大戲院 高科大通識微電影精彩上映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簡稱高科大)博雅教育中心將106學年度起選修通識課程「認識電影」、「臺灣歷史與文化」的學生影片成果作品,以「典寶大戲院」形式舉辦典寶溪學生影展,並於9月30日至10月4日於第一校區學生活動中心上映,包括「溪畔驚魂」、「新。盧石頭」、「流域老行業」、「寶溪農來趣」等,也讓有興趣的學生,透過修課同學的眼睛,看到他們所認識的「典寶溪」,精美的古早懷舊戲院佈景吸引學生上前一探究竟。 典寶大戲院播放8部精選短片,為博雅教育中心及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學系合作的大學社會責任計畫「活力水寶典-受污河川再生夥伴」中,通識課程學生的成果展現。博雅教育中心自106學年度起開設結合典寶溪在地歷史文化主題的通識課程「認識電影」與「臺灣歷史與文化」,課程中透過對典寶溪流域的環境文化介紹,引導學生進行田野調查與創意發想,嘗試以「微電影」的方式呈現出他們所認識的「典寶溪」。這樣的課程規劃不僅讓學生有機會貼近場域,更期待學生能在學習生態水文及臺灣文史知識之後,結合其專業知能,進入場域為永續環境共同努力。 影展開幕當天,特別播放實踐大學媒體傳達設計學系師生所製作的「魚來」、「排隊上廁所」、「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三部動畫短片,受到學生熱烈迴響,現場座無虛席。而接下來幾天的影片呈現也讓同學們大開眼界,不僅有以驚悚電影方式「娃娃」、「寶溪軼事」,還有將歷史故事改編的奇幻電影「烈士盧石頭」、「The Love」,更有以紀錄片方式紀實的「橋頭佛具」、「棗緣」等精彩短片。 到場欣賞電影的楊同學表示:「從來沒有發現學校附近的典寶溪這麼有趣,平時被水泥包覆之下,真的無法想像有這麼多故事題材,看到橋頭的佛具店我真的被感動到了!」「典寶大戲院」舉辦的短短五天時間,成功吸引許多學生對典寶溪產生興趣,紛紛期待未來能多多認識典寶溪,成功地讓大學走進社區,拉進校園與社區的距離。
誼誠資訊捐贈高科大千萬軟體 助建置航太零組件智慧工廠
誼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誼誠資訊)今(4)日捐贈國立高雄科技大學(簡稱高科大)前瞻模具技術研究發展中心「A1智慧企業/工廠系統」軟體,市值近千萬,為建構智慧工廠的重要系統核心,由誼誠資訊總經理陳松光代表捐贈,並由高科大校長楊慶煜代表受贈。未來該系統將提供高科大建置航太零組件智慧工廠之用,作為師生研究操作與實務訓練,學校也能針對產業需求提供解決方案,共同培育航太產業相關人才。
好「友」愛 以行動力挺高科大助學生安心就學
為幫助家庭經濟遭遇困難的學生順利完成學業,今(18日)國際獅子會300E2區第七專區13分區主席吳承澐,結合國立高雄科技大學獅子會、金龍獅子會、復興獅子會、高雄市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校友總會、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電機系友會以及高科大校友們共同愛心捐款,於高科大建工校區捐贈45萬元助學金,以行動力挺部分弱勢學生們安心就學。
扎根AI人才! 高科大資管系與美商  QuickLogic 公司簽訂國際產學備忘錄
為培育人工智慧AI產業化所需人才,國立高雄科技大學(簡稱高科大)資訊管理系日前與美商快輯(QuickLogic)公司簽訂國際產學合作備忘錄,共同促進人工智慧(AI)的研究,該公司亦捐贈QuickAI HDK之設備與AI軟體系統予資管系,讓學生有機會深度學習AI理論與強化實作訓練,讓臺灣的AI教育往下扎根。 高科大資管系系主任蘇國瑋與美商快輯行銷副總裁Don Alexander代表雙方締結簽訂國際產學合作備忘錄,根據合約內容,未來雙方將共同推動AI人才培育,讓學生在校期間不只學習理論知識,也能熟練實作應用的技能,讓AI技術向下扎根,培養理論與實務並重,及卓越創新的資管技術人員。隨後,一行人參觀資管系智聯網創新應用實驗室、APP程式設計實驗室等特色實驗室。該公司更是大方捐贈金額超過約美金五千元的QuickAI HDK之設備與AI軟體系統予資管系,相信在未來資管系學生具備務實的AI知能,並將其運用於產業。 QuickLogic Corporation (QUIK.US)公司成立於1988年,是一間位於美國加州的無晶圓半導體IC設計公司,其公司致力於開發低功耗的SoC與多核心半導體用於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智慧型手機、穿戴式裝置等相關產品,其公司提出解決方案有QuickAI HDK、EOS S3、ArcticLink III BX、ArcticLink III VX等多種設備產品,並能將其應用於各種穿戴式裝置或工業物聯網設備,同時也在語音及感測器的處理上能更有效利用其資料。 高科大資管系於1996年創立,現有資訊管理碩士班以及電子商務碩士班。研究領域分為三大主軸,包括知識管理、電子商務與智慧科技。其目標為培養資管人才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並積極進行對產業界和社會的電子化服務,以及配合政府發展 「智慧科技與電子商務」及「知識管理與科技運用」,未來本系也因應南部港灣地區工商業之快速發展,積極培育產業所需之人才。
臺鐵退休顧問傾囊相授 為高科大打造獨一無二繼電聯鎖訓練系統
「鐵路號誌系統就像是人體的神經系統,一旦故障如同脊髓損傷恐導致癱瘓」臺鐵局臺北電務段退休人員簡風熊一語點出鐵路號誌的重要性。然而,臺灣鐵道長久以來缺乏人才、技術與設備的整合,從車輛到零件也多半從國外採購,為提升我國鐵道國產化,除強化自主研發技術外,在地育才則是長久之計。 7月中,國立高雄科技大學(簡稱高科大)首座以鐵道機電技術人才的培訓基地甫揭牌啟用。許多人不知道的是,該基地為了讓號誌系統模擬現下臺鐵營運狀況,由高科大教師偕同台灣世曦鐵道工程部正工程師李坤享,與臺灣鐵路管理局(簡稱臺鐵局)專精號誌設計與施工經驗的退休人員簡風熊、林元龍、林義隆與楊時賜所組成專家顧問團,歷時半年超過50次會議、手繪1,600張設計圖規劃打造「列車路徑設定模擬教學控制台」和「繼電聯鎖訓練系統」,該校倚重的是累積30多年資歷的師傅技術,還有課堂教不來的工作經驗。 說到臺灣鐵路網,其總長度1,100公里以上,除了列車長、駕駛員等行車人員掌控列車安全外,還得仰賴一群幕後英雄,如電務人員負責號誌檢修、工務人員堅守崗位協助軌道養護,任何一個環節與細節都馬虎不得,才能確保列車安全與行車暢通。以鐵路號誌來說,楊時賜指出,鐵路和公路差別在於,列車僅能行駛於軌道上,得依照號誌系統掌握列車進出的調度,以及依據號誌系統的指示運轉,號誌彷彿路上燈塔。 「號誌系統與鐵路安全最攸關」李坤享直指,訊號異常輕則影響列車調度、重則發生列車對撞,這群員工背負的壓力,非一般人想像。然而,「鐵路號誌屬於比較封閉的產業」簡風熊顧問指出,當年他們自國家考試後進入臺鐵一路從基層做起,過去在課本學到的知識到現場才發現不是這麼一回事,他笑說:「我進去臺鐵才知道原來軌道上有電!」當年他們白天值班、晚上檢修,趁空自學電路體,儘管辛苦但是一步一腳印學得扎實。因此,當他們得知高科大將建置鐵道基礎實作的教育場域,聽聞可讓學生有學術研究與職場體驗的地方,便二話不說加入顧問團隊。 隨著科技的發達,號誌系統不斷演進,我國在1950年裝設第一批電氣號誌後,1953年於北投、新竹、臺中、二水、嘉義等5站設置繼電聯鎖裝置,1961年完成彰化至臺南間單軌中央控制行車制(CTC)號誌裝置,並成立彰化號誌段負責維修業務。而四名顧問也分別歷經不同時期的號誌演進,高科大鐵道機電技術人才的培訓基地借重他們的專才,由簡風熊規劃系統架構、林元龍設計電路圖面、林義隆與楊時賜規劃配線,幾乎100%複製臺鐵臺中潭子段,以2車站、1中途閉塞、1平交道為設計原則,作為一環路的繼電聯鎖裝置運轉。 有趣的事,臺中鐵路高架化後,號誌系統由繼電聯鎖改為電子聯鎖,為了讓除役的設備活化再利用,高科大教師與顧問團隊一行人多次往返臺鐵局與烏日材料廠,順利取得汰換的設備後,再進行一連串修復的工作,賦予教學研究與展示觀摩的新生命。簡風熊說,當初拆下來的繼電聯鎖裝置沒有想到會再用,但全部都需要重新設計與配線。李坤享憶及當時情況:「光是組裝與測試過程就寫了近50篇的報告。」反覆經過冷試(未送電確認系統正確性)與熱試(送電確認系統正常性)後,才能正式進入運轉。 其中,他們還在烏日材料廠找到1967年出產的就地控制盤,讓簡風熊想起當年參與工程施工的回憶,種種機緣與巧合促使高科大將此「老英雄」存放於校園保存,讓師生見證鐵道號誌的演進史。儘管歲月更迭,繼電器聯鎖陸續改為電子聯鎖,簡風熊說:「無論號誌系統如何演進,只要學生知道箇中原理,融會貫通後就能開發電子聯鎖,因為電子聯鎖立基於繼電聯鎖的基礎上,兩者電路邏輯與安全概念一致,就可從繼電器轉變電路版的電腦程式撰擬。」 林元龍表示:「學生在鐵道現場實習前,可先在基地這邊先觀摩學習,到現場看到站長操作會知道」。李坤享認為:「學生在基地操作就有如現場操作,一定會非常有感覺」,此外,基地能允許學生實物操作、親手測試,排除鐵路平常不得開放實習的限制,一方面也讓學生找到志趣。 鐵道範疇廣,臺灣除發展鐵道技術人才,如何從校園挖掘與栽培未來員工,讓校園作為實地演練場成為高科大建置鐵道機電技術人才的培訓基地為首要目標,也讓分別住在臺中、臺北的這群臺鐵退休老將憑著「教育人才」的理念,在頤養天年之際,再次重操舊業,只盼讓技術世代傳承。
高科大與世德工業 主辦第一屆世德盃2019「全國創新扣件發想與實作」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創新創業教育中心與世德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產學合作,共同主辦世德盃2019「全國創新扣件發想與實作」,來自全國大專校院學生可組隊參賽。第一階段「世德盃全國創新扣件創意發想競賽」已於6月22日落幕,有9隊學生脫穎而出。第二階段世德盃「全國創新扣件原型實作競賽」將於8月3日舉行成果發表,學生將迎來更大的挑戰,必須將創意化為實物。世德工業將提供每隊1員至該公司有給薪的實習機會,參賽者亦能使用高科大創夢工場進行原型實作。 世德工業生產各種零扣件,產品應用的產業如:汽車、農機、機械、家電、營建等領域,其中以汽車產業比重最大,扣件是汽車重要零扣件之一,平均一輛汽車使用高達2,000多個扣件。為鼓勵全國大專校院學生實踐所學,世德工業今年首度與高科大創新創業教育中心合作,舉辦第一屆「世德盃全國創新扣件競賽」,分為「創意發想」與「原型實作」兩階段,透過競賽引導學生實際解決企業問題,縮短理論與實作落差,實踐發揮創意與實作能力的平台。 本競賽由世德工業出題,主題為扣件的創意設計、生產製程等,並能應用於工業、建築、生活、醫療、飾品等面向。第一階段「創意發想競賽」由高科大電子工程系學生劉啟祥及機械與自動化工程系李明軒所組成的啟軒精密自動化團隊,以創新的螺帽斜牙檢測機構為發想主題,獲得最大獎世德獎及獎金5萬元。 第二階段將於2019年8月3日下午1點於高科大創夢工場舉行「創新扣件實作競賽」,最大獎陳彬特優獎及獎金20萬元,每一參賽隊伍皆有一名世德工業工程師參與協助,以確實瞭解扣件在創新應用、製造、品檢上實際的問題與現狀,藉以修改原型實作構想,並共同合作完成原型實作,確實解決公司的真實問題。
News on Campus 高科大新訊
Contact Us 聯絡我們
姓名
連絡電話
連絡信箱
身分
內容
您的熱心捐贈與慷慨解囊是支持高科大邁向卓越的重要力量。我們將盡快回覆您的留言,或者您可直接聯繫本校秘書室公關組:
電話:07-3814526轉31023 電子郵件:donate@nkust.edu.tw
Copyright © 2018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NKUST 高科大秘書室公關組 07-3814526轉31023